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
当前位置:开云(中国) >> 开云(中国) >> 专题策划 >> 党史学习教育

TA改变了我征文

作者:史敏学 来源:热力公司

“假如梦想是一种颜色,我希望他是绿色,让光秃秃的山头变得绿树成荫,小朋友们可以在树下追逐玩耍……”三年级时,班里组织了一次朗诵活动,我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,表达了自己的梦想。时间飞快,像一支巨笔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,也见证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。出生在西海固的我,目睹了老乡们从过去在“穷山恶水”为生存煎熬的挣扎,到今天我们党让山里人活出了希望的美好景象,感触颇多。

西海固的极度干旱,造成了土地的极度贫瘠,想让光秃秃的山头变得绿树成荫,对孩子们来说叫作童话梦想,用当时老一辈的人话来说那是“吹牛”!翻开宁夏中南部山区脱贫攻坚的历史,一条最醒目的主线就是解决“水问题”,也就是这“一桶水”,让当地人刻骨铭心,这种感情非亲身体验不能理解。在我的印象里,老家名字的由来无人知晓,只知道在彭阳县一个很深的山沟里,有个山头,远远望去像只耳朵,当地人就叫了个“耳朵城”。家乡人的饮水,全靠好几公里外山沟里渗出的一汪又苦又咸的泉水,崎岖陡峭的山路只能容得下四条腿的牲畜和两条腿的人,就连架子车这种运输工具都根本无法在山间行走。每天清晨鸡还没叫,泉水边已经等满了人,一汪泉水能装满3桶,而渗满就需要再等半个小时。每天用马勺一勺一勺地舀渗出的地下水,吆喝着骡子驮水,成为一代代人维系生计的大事,而我的爷爷,因为驮水这件“事关生存大事”,不幸死在了山沟中……

2007年9月,在党中央的关怀下,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钻井三连来到陡坡村找水打井,周边的几个村都陆续打出了井。记得第一口井出水那天,整个村沸腾了,凡有亲人在外的家庭都急着打电话报喜讯,就连卧病在床的老人也让孩子带口水,要尝一尝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下面涌出来的甜水,高兴得老泪纵横。村民在给中央的回信中说:“贫水山区的老百姓,能在家门口喝上甘甜的井水,是村里人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啊!乡亲们喝在嘴里,甜在心里,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!感谢总书记!感谢亲人解放军!”

通了路,有了水,故土变沃土,希望就如同种子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家乡人真的穷怕了,但也真的想明白了。他们不愿继续住在破败的窑洞里,让家里几个衣衫褴褛的碎娃娃,守着几只既无奈又无望的羊,在陡峭的崖畔上吃着一些稀疏枯黄的细草,一代一代在延绵无尽的黄土高坡上靠天靠羊换媳妇。为了不让子孙后代继续穷下去,他们拼了命的改山治水,加快生态建设,不分春夏秋冬,不分干部群众,不分男女老幼,大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,定规划,包山头,集中会战,兴修水平梯田。在一个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,一代一代地坚持,一代一代地付出,脸上一道道褶子,手上一层层老茧,遮挡不住他们对改变生活的希望,终于用汗水留住了雨水,用勤劳保持住了水土。

长歌当哭,感天动地。很难想象,那一片曾经荒山秃岭,沟壑纵横,水土流失严重,生活贫瘠的土地,在家乡人一锹一锹的艰辛努力下,如今变成了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层层叠叠的梯田形成的各种曲线美轮美奂,微风吹过,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泛起千层浪,地梗上山桃、山杏整齐成行,依次吐蕊,整个高原犹如一卷巨幅染色山水画,被农业部评为“中国最美田园”。

再回故里,村里的道路新修了,安装上了太阳能灯,路边新栽种了许多花草树木,孩子们在山间田野边绿树鲜花的掩映下,追逐嬉戏,甜美的笑容沁人心田,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那幅梦想的画面。如今在党政策的春风沐浴下,我们村的村民有幸搬到金凤区的移民新村,每家分了独院,盖起了菜棚,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而在这片土地上,据当地人说,近期国家勘探队又有了重大发现,这里的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望成宁夏最大的石油产区。
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今后我们在与不在,时间已经记录下了这里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阵阵春风来,桃花依旧,梯田依旧。